衣赐履按:

平定东吴之后,司马炎着手解决司马攸的问题。

司马攸有什么问题?

似乎他没啥问题。

那为毛要解决他的问题?

因为他似乎没啥问题。

没啥问题,问题就大了!

公元280年,司马炎灭了东吴,一统天下。九月,贾充等人多次请司马炎到泰山封禅,司马炎不同意。

公元281年,三月,司马炎下诏,从东吴末帝孙皓的后宫,挑选了五千宫女,送入自己的后宫,据说司马炎的后宫美女超过一万人。之后呢,司马炎开始享受生活,没事儿就游乐、宴饮、转后宫,不怎么管政事了。杨皇后的老爹杨骏,以及杨骏的弟弟杨珧(读如姚)、杨济在朝里说了算,他们的权势倾动朝野,时称“三杨”,很多旧臣都被疏远、罢退。

【羊儿羊儿快快走,带朕去找女朋友】

这一时期,尚书张华颇有威望,很多朝臣认为,以张华的才能、资历,应该出任宰辅。但世家大族出身的中书监荀勖,非常瞧不上寒门出身的张华,再加上在平吴过程中,张华有筹划、保障之大功,让荀勖非常不爽,总想把张华赶出京师。

有一天,司马炎问张华说,老张,你看我今后可以把后事托付给谁呢?

张华说,明德至亲,没人比得上齐王司马攸。

张华这话一下子捅到司马炎的腰眼儿上了,司马炎半天儿没喘上气来。荀勖见机会来了,立即展开对张华的攻势,采取的方式很可能是猛夸张华,拍着胸脯保证张华这个人能力素质非常强,最适合做封疆大吏。公元282年,正月十八日,司马炎下诏,任命张华持节、都督幽州诸军事,兼护乌桓校尉、安北将军。

衣赐履说:从史书记录上来看,张华似乎是第一个因支持齐王司马攸而被外放(贬谪)的干部。荀勖是世家大族出身,一贯瞧不上张华。张华是范阳(河北省涿州市)人,老爹张平当过渔阳郡(北京市密云县)太守。张平去世时,张华还很小,靠放羊养家。同郡老乡卢钦见到张华,认为这个娃娃将来一定有出息。同乡刘放也对张华非常看好,干脆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了他。自此,张华的仕途就通了

你道这位刘放是谁?

大家还记得魏明帝曹叡托孤吗?最后托给了司马懿和曹爽,当时的中书监刘放、中书令孙资,起了关键性的作用。对,这个刘放,就是张华的岳父,他不但曹魏立下汗马功劳,而且为司马家取代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有了这层关系,张华受到司马家的厚待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张华在后世的名声非常好。但是,大家要知道,才华和努力,确实非常重要,只不过,如果没有名声不怎么好的刘放,谁又能知道既有才华又很努力的张华是哪根儿葱哪头蒜呢?

张华之所以支持司马攸,很可能是因为他和司马炎身边儿的亲信搞不到一起,比如荀勖、冯紞,再比如“三杨(杨骏、杨珧、杨济)”,而司马攸在各方面的反映都不错,或许他们私交也不错,一旦司马炎过世,司马攸可以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。

实际上,我个人感觉,张华在当时的处境可能有些微妙。在平吴之前,张华任中书令,是最核心的岗位之一;讨伐东吴,张华担任度支尚书,全面负责后勤工作,岗位也很关键;平吴之后,张华所受封赏规格极高。但是,似乎司马炎并没有恢复他中书令的职务,反倒有点儿像是被挂起来了,这一点颇让人费解。

【刘放和孙资。张华是刘放的女婿】

本年,四月二十五日,太尉、鲁公贾充去世。

史称,齐王司马攸的德行与名望越来越高,荀勖、冯紞、杨珧越来越憎恨他。

荀勖找了一个机会对司马炎说,陛下万岁之后,我恐怕太子就危险了。

司马炎说,啥意思?

荀勖说,现在,朝廷内外,都归心于齐王,太子哪里是他的对手啊?陛下可以下诏试试让齐王之国,一定举朝反对,即可证明我不是满嘴跑火车。

冯紞又说,陛下先前命令各亲王们回自己封国去,当然应以亲近之人为先,而没有人比齐王和您更亲近的了。

司马炎同意。

十二月十三日,司马炎下诏说:

上古时代,九级官爵可以作方伯(古者九命作伯。《周礼》:一级,接受委任【一命受职】;二级,接受官服【再命受服】;三级,接受官等【三命受位】;四级,接受印信【四命受器】;五级,接受法令规章【五命赐则】;六级,接受官位【六命赐官】;七级,接受采邑【七命赐国】;八级,担任地方长官【八命作牧】;九级,担任独当一面的封国领袖【九命作伯】),或者在朝辅佐帝王处理政务,或者外出治理一方。侍中、司空、齐王司马攸,明德清畅,忠允笃诚。作为朕的同胞弟弟,受台辅之任,建立了功勋,为国事辛苦操劳,应该担任更为尊贵的官位,以孚众望。现任命他为大司马、都督青州诸军事,侍中之职依旧,假节,领率本营千人,增配鼓吹一部,官骑满二十人,置骑司马五人,其他各种待遇按照旧制执行。

随后,司马炎任命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尉,录尚书事,兼领太子太傅,光禄大夫山涛任司徒,尚书令卫瓘任司空。

衣赐履说:上一回我们讲过,公元277年,司马炎下诏,要求诸侯王任都督的,都要把封国迁到任职所在地,当时,调整了一大帮诸侯王。司马攸是齐王,齐国属青州,因此,虽然司马炎任命司马攸为大司马,并且侍中如故,但叫你“都督青州诸军事”,你就不得不“之国”了。

另,本年,太尉贾充,司徒李胤去世,司空司马攸升任大司马,召宗室司马亮,老臣山涛、卫瓘,建立新的三公班子。

果然不出荀勖所料,司马攸的任命书一下达,朝廷内外就跟滚油里倒进了半碗凉白开似的,立即炸了锅了!

征东大将军王浑上书说:

齐王是陛下的至亲,其德行和周公有一拼诶,应当让他辅佐皇上,参与政事。如今下令齐王返回封国,给他一个都督的虚号,却并没有领兵治理一方的实际权力,损害了同母兄弟的友爱之情。我心下不安,因为,这种情况,并非陛下遵奉先帝和文明太后(司马炎的老爹老娘,司马昭王元姬)请陛下厚待齐王的做法。

如果担心齐王司马攸声望太重,应该遣回封国的话,那么,现在又征召汝南王司马亮代替司马攸。而司马亮是宣皇帝(司马懿)的儿子,文皇帝(司马昭)的弟弟,而他的兄弟司马伷司马骏又都掌管地方军事,这哥儿仨在朝廷和地方的实力,要说也不得不有所担心啊!如果司马攸之国,则助长了“异同之论”,损害为人仁慈之美,而令天下看到陛下不推崇亲亲之情,我窃以为陛下此行不可取诶。如果重视妃后外亲,委以朝政,则汉朝王莽倾覆汉室、吕氏家族祸乱朝纲的先例;如果专任同姓宗室,则也可能发生吴、楚七国之乱那样的大祸。历观古今,利害权衡失当,则怎么做都可能为害不浅,岂可为了尚未发生的祸患而怀疑一切呢!为臣之见,只有任用正直、忠诚之人才是为政之道。

如果凭着智巧计谋,对什么事儿都猜疑,那么,即使至亲之人也将被怀疑,而任用关系疏远之人,又怎么能够保证他们没有问题呢?我认为,太子太保正好空缺,应当由司马攸来担任,与太尉、汝南王司马亮、卫将军杨珧一道办理朝政。他们三个,地位相当,正可相互制约保持正道,既没有偏倚、互相排挤的情况,又可使陛下加深亲亲之恩,让司马攸蒙受陛下的仁泽。臣,与国家休戚与共,有义务向陛下直陈己见,而不可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。我希望陛下处理事务,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,而我也能够贡献一点绵薄之力。以上之言,触犯天威,但如果臣不说出来,又指望谁来说呢!

衣赐履说:王浑这道奏书,写得太深刻、太思辨、太直白了!王浑可不是啥都不懂的愣头青诶,他可是妥妥的官场老炮儿。王浑此时驻扎在寿春,身处千里之外,突然主动跳将出来,搞了这么一份儿奏书,我只能判断,他和司马攸是一伙儿的,与荀勖、“三杨”等人,不是一伙儿的。

【司马炎:这帮家伙想干什么!】

与此同时,扶风王司马骏,光禄大夫李憙,中护军羊琇,侍中王济甄德全都上书反对,都是犯颜极谏那种,司马炎一概不听。王济让他老婆常山公主,和甄德老婆长广公主(《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京兆长公主)一道去见司马炎,俩公主一见到皇上,扑通跪下磕头,哭天抹泪儿,请求把司马攸留下。

司马炎非常恼火,对侍中王戎说:

齐王是朕的亲弟弟,现在让他离开京城,是朕的家事,但是甄德、王济却打发妇人到此哭死哭活的,成何体统!

衣赐履说:甄德又称郭德,是魏明帝曹叡郭皇后家的人,司马师辅政后,把闺女嫁给他,但闺女短命,没多久就去世了,司马昭又把闺女嫁给他,就是长广公主,晋武帝司马炎的姐姐。常山公主也是司马昭的女儿,不晓得与司马炎哪个年龄大,这位姑奶奶双目失明,性情极为妒忌,估计驸马爷王济的日子不是太好过。

王济是王浑的儿子,父子两个为了司马攸,也算是拼了。

羊琇和北军中候成粲密谋,准备去见杨珧,直接一刀捅死。杨珧得知他们的打算,称病不见。随后,杨珧让有关部门弹劾羊琇,将其贬为太仆。羊琇一怒之下,竟然生病死了。李憙也因上了年纪而退职,后来死在家里。扶风王司马骏,史称其因司马炎不愿收回成命,发病而死

衣赐履说:讲真,以我的见识,真的无法对这哥儿几个活活气死,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。齐王司马攸之国,就要了他们的命,真是奇怪也哉。杨珧究竟做了什么坏事儿,羊琇竟然打算将其手刃,让人一头雾水。

公元283年,年初,司马炎命令太常商议,还应该赐给司马攸哪些器物。一大帮博士,庾旉(读如夫)、太叔广、刘暾(读如吞)、缪蔚、郭颐、秦秀、傅珍,等等,组团儿上书,当当当当当,痛陈不该让司马攸之国的理由,强烈要求司马炎收回成命。

衣赐履说:上年十二月十三日,司马炎下诏,让司马攸之国,本年,司马炎又命令太常商议,应该再对司马攸赏赐些什么。什么意思?意思是,司马攸赖在京城不走!于是,司马炎加大赏赐,就是要让你走

庾旉事先把拟好的奏书草稿,拿给老爹庾纯过目,庾纯并未加以阻止。

太常郑默、博士祭酒曹志,也都经手此事。曹志悲叹说:

怎么会有这种事情!齐王有如此大才,又与陛下至亲,不但不用他固守基业、辅助教化,反而打发到海边儿去,难不成陛下想吃鲅鱼馅儿饺子不成?依我看,大晋盛世,危险啦!

于是曹志上书说:

古时候在左右辅佐王室的人,同姓的是周公,异姓的是太公(姜子牙),他们都身居朝廷,五世之后,灵柩才运回封国安葬。后来世道衰微,即使有五霸代之而兴起,又怎能与周公、召公辅佐王室时的政治清明同日而语呢?自伏羲以来,天下岂是一姓所能独自占有的?做帝王的,应当以至公之心待人,与天下共利害,这样才能长治久安。秦朝、魏朝都想独揽国政而灭亡,周朝、汉朝能够与大家分享利益,所以无论关系亲疏,都能为其所用。我认为,应当批准博士们的意见。

司马炎看了曹志的上书,都气笑了,说,曹志尚且不明白我的心,更何况其他人呢!随后,司马炎以博士们“不答所问,答所不问”为由,让有关部门处理这些家伙。

【曹子建的儿子和他本人一样不懂政治】

尚书朱整、褚略上奏说:

曹志等人越犯职权,脱离职责,蒙蔽朝廷,尊崇、粉饰邪恶的言论,却假托直言无忌,请拘捕曹志等人,把他们交付廷尉、依法判罪。

司马炎免去了郑默、曹志的官职,其他的人都交付廷尉处理。

衣赐履说:曹志是曹植的儿子,他老爹被伯父曹丕、堂兄曹叡,压制了一辈子,抑郁而死,所以,曹志对司马攸的处境,自当感同身受。司马炎这句话有意思了,他说,曹志尚不明吾心,况四海乎曹志你应该明白啊,你爹为什么受打击,就因为他是皇上的亲弟弟啊,就因为他有能力争夺皇位啊,所以你爹才会是那个样子。这个事儿,你应该最理解啊!结果这位曹爷却恰恰往反了理解,呵呵。实际上,司马攸必须走,司马亮可以来,已经说明了一切

庾纯跑到廷尉去自首,说,庾旉上表的草稿我看到了,但是我却没有阻止,我有罪。司马炎下诏免庾纯之罪。

廷尉刘颂上奏,认为庾旉等人大不敬,应当处以死刑,陈尸街头示众。

司马炎下诏说:

庾旉是提出议论的主要人物,按理应杀头,但是他的家人已经自首了,所以庾旉应当与太叔广等七人一道,免去死罪,但要把他们都除去名位。

衣赐履说:讲真,有一首歌的名字,特别适合司马炎——心太软。司马炎基本上不杀人,对一个帝王来说,在某种程度上,成为一代明君,杀人是必要条件之一。杀人未必一定是明君,不杀人则一定成不了明君。

只不过让司马攸回封国去,居然在朝野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儿,甚至给我们一种感觉,因了司马攸,朝臣分成两派,一派是荀勖、冯紞,还有“三杨”,就这哥儿几个是司马炎这头儿的,剩下的,则全是司马攸那头儿的!

这让司马炎情何以堪!

毕竟司马攸命运如何,我们下回再讲。

【图片来自网络】

声明: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,不代表本站立场,仅限学习交流使用,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 如有侵权争议、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!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,避免上当受骗!